两个故事和一个社会实践。

也许,只有硅基生命才能看破人类的本质,弱智吧里的智慧是远高于人类样本平均的。弱智吧里的文本才是中文世界的瑰宝。

故事 1:那些五百强企业文档里的 jpeg 们。

我任职过两家大型金融机构或五百强企业,维护和阅读过上百份文档。传统老企业的特征是,信息系统大部分生命周期很长,十多二十年的系统比比皆是,这些系统背后的知识,自然也传承了几十年。

但这些包浆了的 word 文档里,文字仍然在更新和维护,但文档里却时常有早已无法被继续修改的 jpeg 们,他们是过时的架构图,他们是过时的部署图,他们是过时的交互图,他们是知识最佳的传承形态,但他们过时了。

后来,我管理的团队,我要求大家不得使用自己喜欢的制图工具(比如 processon),只能使用公司里统一存在的 visio,并在文档里必须贴上 vsdx 作为附件。即使如此,从一个 sharepoint page,一个 word 文档里,双击打开 vsdx,仍然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——不出意外的,这些图大多也「过时了」。

这件事儿我一直耿耿于怀。

故事 2:那些手机里拍下的白板们。

我清晰的记得,七八年前,时任前厂亚太区的 CIO,在会议室里的白板上,画下了他对未来合理架构的设想。至少在当时,会议室里的人脑子里怀揣了 make a difference 的热忱。会议结束后,人们纷纷拿出手机拍下白板上的画面,作为这一段关键思考碰撞后的留存。

在我职业生涯的十几年里,我经历过若干这样的时刻,每一次激动人心的设想,规划,每一件大事儿发生之前的关键讨论,无不发生在某个会议室里,小房间里,人们在白板上奋笔疾书,用最直接的方式和速度,把脑子里的一切「视觉化」出来,然后,因为带不走这块白板,散会的时候大家总是拿出手机,用照片存下白板上的一切。

但就像大多数的宏伟规划很容易无疾而终一样,大多数手机里的白板,似乎也永远躺在手机里了。我们的成功寥寥无几,就像我们面对手机照片里角度变形,字迹模糊的白板照片一样,无能为力。

思考。

在很多的文档里,可视化的图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。但写文字和画图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创作行为,需要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支撑,这也是为什么对大部分工程师来说画图是非常苦手的差事。

就像文档界有了 markdown 一样,slides 界有了 slidev 这样的工具,而 diagram 界也出现了各类 text2diagram 的工具,他们成功的把作图中的逻辑部分解放到文本里,可视化这部分让则工具一股脑解决。

更进一步的,这两年大语言模型的发展和多模态的能力迭代如此的迅速,让许多混沌的信息可以极其有效的重组起来。于是,一个终极的可能性在自然不过的出现了:ai2text2diagram。

我相信,这将极大的简化人们维护关键信息,可视化关键信息的难度,让所有的知识能更轻易同时被结构化和可视化,让这些知识在整个生命里更容易保持 up-to-date。

这是一个社会实验。

所以,我以产品顾问的身份,加入了@ZenUML@Diagramly 团队,参与到这两个产品的构建过程中来。其中 ZenUML 是我认可的 text2diagram 解决方案,而 Diagramly 将会有效的补上 ai2text 的这块大拼图。

Diagramly

ZenUML

「社会实验」这个词儿是 @xiaopeng 提的,我确实也很同意。最大的原因是,这是一个完全兼职的小团队凑起来的松散组织,大家有空就做点事儿没空就先忙主业,与其说是副业或者创业,更像是一个「实验」。

大家产出不快,很不稳定,工作效率和时间都很随机,但这不是一个需要「快」,需要「热点」,需要「先发优势」的领域——因为知识管理,可视化,图的最佳实践,AI,这些东西放到一起来玩,没人比我们专业

不久的未来一段时间,Diagramly 和 ZenUML 都会迎来首次或新版本的发布(ZenUML 会有新价格),最终,他们会是同一件事儿:

「在未来,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图表创建和维护的行业标准,让ai2text2diagram成为全球范围内被广泛认可和使用的工具。我们将致力于打破知识共享的壁垒,让每个人的创意和洞见都能以图表的形式被世界看见。」

Built with Hugo
Theme Stack designed by Jimm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