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想到了一点风险,记录下来。

在大部分同学,努力的用人工智能写代码,画图,分析财报的时候……作为一个想象力匮乏的人,我断断续续的尝试是AI写小故事。那种与人生无意义,但读完能让觉得这两分钟不亏的小文字。

最近在思考厂里的一些风控和合规问题的时候,又想到了这段话。记录一下,顺便也发到了推上:Tweet

最近我妈问我:美国银行都可以倒闭,国内经济这么不好,银行理财还敢不敢买。

这个背后,实际上是个人金融风险管理的决策逻辑的问题。

金融风险定义中,最核心逻辑就是 -> 你有多大可能性要亏多少钱。并以此为基础建设动态的敞口管理,风险转移,处置流程。在险价值(Value at Risk)本质上就是对这个逻辑的量化。

而另一方面,风险管理最困难的就是对系统性风险的评定,因为超规模化以后的风险敞口,几乎任何模型都没办法有效管理。所有金融危机本质上都是对风险敞口的管理不足,有非企业内滋生出来的系统性风险打爆了全场。

举个栗子:

Paypal这样的支付机构,在欧美国家参与支付交易链路,根据日交易流水,很可能各个全球或本地支付网络对手方都会要求其缴纳保证金,以保证「万一Paypal倒闭了,当日交易金额仍然可以有效清算,不会拖垮所有人」。但实际上,这个金额的多少就非常有学问:

  • 金额过大,Paypal会觉得影响我公司经营了,我不如不参与你这个市场
  • 金额过小,风控部门会觉得这么大的支付公司万一出事压不住。

这个金额背后,除了纯粹的金融风控模型之外,我觉得一定会存在一个「符合当地法律法规实际情况能有效落地」的因子,用来缓冲「现实和理想」的差距。

放到国内:

这个现实和理想的差距,很大程度上就是被「社会主义金融市场底层逻辑」拉平起来的。不理解这一点,在国内挣钱就会很难啊。

所以我跟我妈说,首先要分清楚国有股份制银行,商业银行,小型金融机构的差别。国有股份制银行的理财你随便买,经济再不好也不会出问题,否则在这个之前唯一的变数就是共产党要完蛋了,我会带着我们全家移民的。

最后这段Fortuna的话是:

郭嘉基于政策有效性、金融安全等考量,通过利率管制、牌照准入等手段,保障商业银行超乎寻常的利润水平;而商业银行作为回报,要在郭嘉有需要的时候,牺牲经营业绩和股东利益,支持和服务郭嘉政策落地。这种不成文的默契以动态的方式一轮轮的持续下去,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业的底层逻辑。

Built with Hugo
Theme Stack designed by Jimmy